岭南多非遗,巧技夺天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东莞市大朗镇巷头木偶剧团成立于民国初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2022年,巷头木偶戏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活力非遗实践团(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法律与行政学院团委书记胡思远、副书记周燕芬、青年教师周颖的带领下赴大朗镇巷头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致力于巷头木偶戏创新演绎,通过撰写原创剧本、制作专属道具和举行汇报演出,为巷头木偶戏注入青春活力,推动非遗活态化、创新化和年轻化。
练习操作木偶
“小宇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声音应该要有稚嫩气息”“第三幕是台风背景,说话得大声,甚至要用喊的方式,这样才贴切”“第一幕风和日丽,最好是加上波涛声、海鸥鸣叫声和轮船鸣笛声”……热烈的讨论声从巷头木偶剧本创作演出基地传出,队员们正在认真琢磨剧本配音。从故事场景、人物特征到语音语调,队员们细细品味、逐句推敲,力图将故事讲述得更加形象生动,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录制演出配音
排练室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有的队员拿着铅笔细细勾勒,有的队员拿着小刀慢慢裁剪,有的队员拿着彩笔徐徐上色,有的队员拿着胶枪缓缓粘合……大家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边制作边沟通,以剧本为基础,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最普通的纸皮,经过队员们的加工,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了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品”。
制作演出道具
经过细致筹备,在第五代传承人陈伟明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编排的原创木偶剧《致敬!红色灯塔》在大朗镇巷头社区顺利开演。《致敬!红色灯塔》改编自“中国好人”王健真实事迹,生动再现了守塔人王健接过父亲接力棒,坚守红色灯塔20载的感人故事。整场演出,队员们配合默契,音效真实恰当,道具灵动逼真,视听效果拉满,达到了预期水准。
汇报演出现场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非遗精神的平台,也为高校与社区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期待高校、社区继续联手,为非遗、为巷头木偶戏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汇报演出后合影